山东省教育厅授予山东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琴筝清曲),2019年入选第二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山东梆子);我院还拥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校级重点学科--音乐学,校级精品课程--《中国民族音乐》,校级精品课程--《声乐》,校级“十三五”科研创新团队及菏泽地方音乐研究所等。
我院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1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6项;获省、校教改立项14项,市厅级课题40多项;获市厅级科研成果奖30余项;获国家级专利一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2部;2013年获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山东省首届“文化创新奖”,2018年获山东省第八届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9年我院牡丹之都民族乐团在山东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荣获一等奖,2019年到2020年获菏泽市“牡丹文艺奖”三项;2020年3名教师在学校混合式教学比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获山东省“超星杯”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共3项、优秀奖2项;2021年我院笛箫工作室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荣获二等奖,我院合唱团在山东省大学生合唱艺术节中多次荣获二等奖。
我院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实践观念与创业精神,先后与省内外多家企事业单位及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建设了多个校外艺术实训基地,学生艺术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民乐团、合唱团、舞蹈团等学生社团蓬勃发展,2019年疫情期间,我院师生开展文艺创作和红色音乐文化研究,共创作近60件作品;36个原创作品被各媒体采用,8个作品登录学习强国,15个节目登录学习强国山东平台。学院师生以前所未有的精神风貌投入教学、研究和创作,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殊荣。
音乐与舞蹈学院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打造特色鲜明的高质量艺术教育品牌,为莘莘学子搭建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与教育事业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音乐学本科专业为师范类专业,于2005年首届招生。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养成三方面,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音乐学和音乐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较好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与教学研究工作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音乐学专门人才。
音乐学专业于2019年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本专业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显著,荣获“首届全省高等学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第三届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获国家级发明专利1项,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市厅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专业比赛奖项30余项,其中包括:“向经典致敬·第二届全国声乐展演”金奖、“歌声激荡四十年·山东省大学生校园最美歌声大赛”一等奖、“山东省高校音乐专业师生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山东省首届青年古筝技能大赛”金奖等。
本专业重视对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一方面为学生成为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将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习实训融汇贯通,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战能力。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项。
本专业还依托菏泽深厚的地方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资源,从2004年起,陆续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琴书、山东古筝乐引入大学课堂,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和研究成果,对音乐类非遗的传承与弘扬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把目光瞄向市场和世界,撰写了大型实景演出脚本《忠义·宋江》,申报了亚洲合作资金项目《中日韩礼乐文化比较研究》。
舞蹈学本科专业有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体育舞蹈3个方向,于2016年首届招生,前身是设立于1994年的音乐(舞蹈)教育专科专业。经过十余年的专业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舞蹈学专业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开放办学、特色建设等方面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新格局。
舞蹈学专业有山东省美育专家库专家1人,菏泽学院中青年学术骨干1人,“5136”人才工程1人。本专业传承和研究菏泽地方优秀传统舞蹈文化,将地方特色舞蹈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地方、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2018年获山东省第八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9——2020年获菏泽市“牡丹文艺奖”3项;《黄自艺术歌曲和声研究》获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鲁西南民间舞蹈文化研究》、《原生态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保护研究》、《地域文化背景下高校地方舞蹈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以菏泽市为例》入选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地方音乐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机制研究——以菏泽地区为例》获菏泽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立项。本专业师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拼搏,在各类大赛中获得殊荣:2017年获维也纳国际芭蕾表演赛银奖;2018年获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最佳表演”奖;2019年入选央视传承的力量中秋特别节目;另获第十六届中国优秀特长生艺术节舞蹈类指导教师金奖;第六届亚洲艺术盛典中国赛区选拔专业组民族舞二等奖;第六届香港国际青少年艺术节选拔赛民族民间舞青年专业组二等奖;全国声乐器乐舞蹈才艺选拔活动民族民间舞青年专业组二等奖;山东省第六届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教师组原创作品一等奖、山东省第七届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教师组原创作品二等奖、教师组舞蹈三等奖。
音乐表演专业成立于2016年,有中国乐器演奏与流行演唱两个专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水平演唱、演奏和舞台表演技能,能适应社会岗位标准需求,能从事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等相关部门、演出机构表演、教学及研究等工作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专业人才。本专业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迅速成长为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
本专业有一支政治素质高、结构合理、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学校 “5136人才工程”1人;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省部级项目3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会议中发表论文 100余篇;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及表彰共计10余项,出版著作4部。流行演唱与中国乐器演奏师生在各级各类大赛中屡创佳绩,在“青春中国·全国歌手大赛”中,两名学生进入决赛,一名学生入围全国十强;古筝演奏仅2019年就获得省级以上大赛金奖21项、银奖3项。目前,牡丹之都民乐团已申请注册,对“鲁西南鼓吹乐”的挖掘与研究方兴未艾,“鲁筝博物馆”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为学生艺术实践提供了广阔舞台。
本专业依托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音乐类非遗项目科研创新团队、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科研平台,组成了以教授、副教授、博士及相关专业老师参与的科研团队,与菏泽市戏曲传承研究院、菏泽曲艺家协会、菏泽市群众艺术馆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密切协作关系,具备了承担舞台演出及相应科研项目的能力。
戏曲表演是我院年轻且具特色的专科专业,于2019年招收第一届学生,含戏曲演唱、戏曲伴奏两个专业方向。本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全面文化艺术修养,系统掌握戏曲舞台表演技能、戏曲基础理论与指导方法,富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具备良好舞台人物创作素质,能够从事戏曲表演、戏曲演奏、戏曲传承、群众文化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本专业以培养高学历、高素质戏曲艺术人才为己任,从学生实际条件出发,聘请省内外优秀戏曲表演艺术家、著名教师授课,努力探索戏曲教学高等教育体系、创新戏曲人才培养模式。
2019年我系教师获菏泽学院混合模式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山东省“超星杯”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共2项。依托戏曲表演专业,我院已拥有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传承项目为山东梆子。基地将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活动。同时,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合作,与山东省艺术学校、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等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为共建戏曲研究中心、戏曲展示中心、共建首个省级“地方戏曲振兴发展示范区”搭建了平台,为开展地方戏曲多剧种区域性整体保护研究开辟了渠道,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