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在解放菏泽战役中为策应刘邓大军过黄河,我们的战士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他们生前都属于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三师。当时的张和庄作为临时战地医院,牺牲的烈士就地掩埋在此,他们大多数是无名烈士……”。7月11日,红色基因传承馆义务讲解员、退伍老兵张景宪向菏泽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师生深情讲解。
张和庄红色基因传承馆位于菏泽市开发区佃户屯办事处西北两公里处,建筑面积1200平方,馆内分为十二个展区,记录了当年战斗历程、英雄芳名录、人民支援、缅怀先烈、寻亲历程等。让英雄回家成为退伍老兵张景宪的一生夙愿。走进张和庄红色基因传承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遗物向人们诉说着在过去那段山河破碎、日月同悲的岁月中,革命先辈们如何振臂而起,抛洒鲜血。张和庄党支部书记、退伍老兵张景宪先后对12个展区进行了详细而动人的讲述,同学们认真倾听革命故事与事迹。其中,在“寻亲历程”展区,张景宪为陵园136位无名烈士寻亲找家,行程上万里,寄信上千封的事迹感动了社会实践服务队的每一个人。直到今天,张景宪已经成功为40位烈士找到了家人。他说:“对于每个失去亲人的烈士家属来讲,让烈士回家不止是一代人的心愿。我的余生只做一件事——让英雄回家!”不辞辛劳筑坟茔,只为忠孝能两全。在众多寻亲故事中,张景宪为徐彦墩烈士寻找亲属的事迹最让社会实践服务队的同学们感动。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老兵徐彦墩为了报效国家毅然参军,谁知这一走便成为了永别。他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他把自己的生命化成了共和国永远年轻的花朵,却把整个春天从父母的眼中带走了。徐彦墩的母亲因思念儿子哭瞎了双眼,含泪离世。他的父亲每天在送走儿子的那条路上等他回家,临终前拉着大儿子的手千叮万嘱,一定要找到小儿子。徐彦墩的哥哥找了半辈子没有结果,去世前嘱咐家人在自己的墓旁为弟弟修一座墓。烈士家属的每一句话都道出了他们多年来内心的伤痛和对家人的思念。徐彦墩烈士的故事感天动地,而在战争年代又有多少像徐彦墩父母一样等着盼着亲人回家的家庭,又有多少父母一辈子也没有再见到自己的孩子就含泪离世的现实故事。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馆内墙上的每一张图片、还有那些无名英烈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人们虽然不知道长眠在这块土地下的烈士是哪个部队的英雄,姓甚名谁,故乡何处,但是对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敬仰之情始终知一,在各级领导和菏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关怀下,张和庄红色基因传承馆现已成为广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基地,前往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此次参观学习,让菏泽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师生更加真切感受革命先烈筚路蓝缕、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使革命理想信念、优良传统、红色基因、爱国情感得以更好薪火相传。